(资料图)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安全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话题。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委员会)批准发布GB 4943.1-2022年8月1日,《音视频、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设备第一部分: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可以在本标准中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国焕新介绍,该标准的前身是信息技术设备设备两个强制性国家标准 安全第一部分:一般要求、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 安全要求》。
新标准有两个突出的改进方面。一是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涵盖音频、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符合当前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二是技术优化升级,运用安全工程理念,提出能量分级,综合考虑电击、火灾、过热、声光辐射等六个危险来源,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和试验方法,帮助电子产品安全保护准确、科学、标准化。
新的国家标准充分考虑了与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安全风险和隐患。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化研究院副院长刘贤刚表示,无线充电功能的广泛使用带来了安全问题。当消费者将钥匙、硬币等金属物品放置在无线充电器上时,无线充电器可能会通过能量传输产生高温,伤、着火等危险。在这方面,新的国家标准明确要求无线充电器具有识别金属异物的功能,并及时停止能量传输。
随着电子设备多媒体功能的普及,具有个人音乐播放器功能的手机、头戴耳机、蓝牙耳机等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如果耳机音量过大或听力时间过长,会损害人们的听力。新的国家标准提出了耳机声压等级限制的安全要求,以确保消费者的听力健康:当电子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累计超过规定的限制时,应给予警告,并要求用户确认,并自动降低安全音量。
此外,越来越多的便携式电子产品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带来过热、烧伤等安全风险。新国家标准重点考虑电池安全问题,规定电池温度保护、外壳防火、坠落保护等安全要求,充分考虑钥匙、项链等金属物体短路,以及漏液、燃烧、爆炸等安全问题。
郭焕新表示,新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有利于电子产品制造商的实施标准。前两个标准的应用范围不同,导致许多企业对电子产品生产设计的选择标准感到困惑。他说,新国家标准合并后,解决了以往适用标准定义困难的问题,实现了产品生产、测试和抽查的统治者,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市场运营效率。
新标准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电子产品出口贸易。据报道,新标准的修订采用了国际标准IEC 62368-1,主要技术内容与国际保持一致。企业按照新标准生产电子产品,可以满足国际安全评价体系的要求,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帮助中国电子产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