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长群”或将被解散,教育部已回应,家长们如释重负
现如今,说到家长群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在这个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时代,网络早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环节,无论距离多远,无论何时,人与人间的联系已经变得非常方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
对教育的重视逐渐加重了
,显然教育已经成为了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家长们为了能够提高孩子的成绩会想尽一切办法,不仅会找最好的学校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而且还会在课外给孩子报各种的补习班和兴趣班。这些现象不仅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还增加了家长的经济压力,随之“家长群”的出现更是增加了不少精神上的压力。
“家长群”的产生,是好还是坏?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社交媒体也随之发展,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从字面意思就可以了解到,社交媒体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社交的一个工具,主要是为了方便与人联系。不过时间长了,大家发现这个社交媒体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困扰。
学校提议建立“家长群”,目的是为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沟通的时间,提高了沟通的效率,避免了浪费家长和学校更多的时间。
但是如果不对沟通的事件和次数进行控制,如果家长总是在群里沟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对家长和学校存在影响。那么“家长群”的产生,让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便捷了还是繁琐了?
“家长群”带来的困扰
1、 老师在“家长群”布置作业
老师不在是线下给孩子布置作业,而且改为线上布置作业。而且最重要的是家长必须参与在其中,甚至要求家长去批改自己孩子的作业。
这一现象,加重了家长在精神上的压力。家长为了家庭的一切开销和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承受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只能选择拼命的工作挣钱。白天家长要努力挣钱已经很累了,可是晚上回去还不能闲着,要参与孩子的作业,甚至有的家长晚上还会加班,因此导致家长处于一种很疲惫的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因为不同的事情而产生的压力和烦恼。
2、在“家长群”随意发学生受批评的视频
现在很多老师,在每天检查学生作业的时候,
如果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
,老师就会让他们站成一排,然后老师拍个视频发到“家长群”内,
让家长们看看是哪几个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还有就是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有不听话的或者上课打瞌睡的学生,老师都会拍视频或者照片发到“家长群”。甚至有的家长还会将自己教育孩子的视频发到“家长群”,这种做法不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
3、 两个“家长群”两种氛围
家长们通常会有两个家长群,
一个家长群是老师建的
,里面发的都是一些关于孩子学习的内容,还有就是家长们对老师发的一些感激并充满谢意的话,大家在群内和和气气的。
而另一个群内没有老师,大家就开始在群内大肆地吐槽学校和老师的一些做法,因此在这个群内会看到大家都是抱怨连连。
两个“家长群“存在两种极端的氛围。
4、 家长的素质存在差异
我们都知道,每个班内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家长,那么这么多家长肯定每个的素质也是存在差异的。
然而此时,就会有家长王群里面发布一些类似于“拼多多砍价、孩子参加某个活动需要点赞、转发”等的信息,这种信息往往会造成很多重要的信息被顶上去了,家长看不见,也没有办法告诉孩子。
教育部针对“家长群”发布通知
针对以上现象,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通知,要求学校监督家长和老师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促进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教育部通知:首先,禁止教师线上进行布置作业;其次,紧张教室让家长批改作业。
这一通知的发布,减少了家长精神上的压力,是教育部给家长的福利,同时也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严格遵守这个规定。
正确利用网络带来的便捷
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利用网络带来的便捷?分为以下几点:1、要遵守教育部的规定;2、减少发送不必要的信息;3、不发长语音、不发表情包进行“轰炸”;4、注意时间,不占用休息时间;5、不在线上布置作业,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发表扬、批评的视频或者片;6、只用作老师通知,不要求家长吹捧、点赞;7、不发与学习无关的视频、片、链接等。
正确处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首先老师和学生家长交流要懂得互相尊重,因为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承担,那么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因为老师和家长的目的是一样的,都希望能够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俗话说得好,“如果两方的目的相同,想要成功,两股力量必须得往一个地方使劲儿”。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培育好孩子,而不是遇到问题就相互指责,推卸责任,双方要共同承担责任。结语
总之,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一时间就能成的,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希望老师和家长能够利用“家长群”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利用“家长群”来方便个人。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考虑,而不是遇到问题就相互推卸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