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所种皆有所得,拼搏不负时光
所种皆有所得,拼搏不负时光
雨过天浮翠,坐看日照扉
今日0点25分37秒
我们将迎来今年第九个节气——芒种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芒”,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
“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
北方麦黄,江南梅熟
正是农事最为繁忙的时节
一“收”一“种”之间
道尽了芒种底色
六月的南航校园
莘莘学子也在忙碌中
迎来了自己的收获季
四载勤奋,一朝收获
落笔在毕业论文完成最后一行致谢
回望是四年丰收,前瞻有无限可能
趁着青春正好
“芒”前程未来
“种”愿景期待
/所种皆有所得
拼搏不负时光/
朗读者:党委学工部部长、人武部部长、学生处处长 侍旭
《周礼》有云,“泽草所生,种之芒种。”
当太阳抵达黄经75°时,大地慢慢被烘出暖意和甜蜜,翠绿的夏日风景一道道铺展开来。芒种时节的南航校园,毕业的气息也愈发浓厚了。
随处可见步履匆匆、眼神专注的毕业学子,对他们而言,四年前种下的希望种子,即将于这个夏日花开满田,收获芬芳。
六月之野,风吹麦浪,属于耕耘的日子,也是南航人播撒希望的时节。
1955年,南航第一届学子毕业,他们种下了“昨天为祖国战斗,今天为祖国学习”的报国初心;1985年,南航第一位博士生通过答辩,众多前辈为后学种下了精神之络、科研之脉;如今,南航学子将四年思索与感恩写在毕业论文的最后一行,“南航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和蓝色梦想,让我明白了新时代青年应当践行何种使命和担当,以何种姿态继续飞翔”。七十载航空报国,一代代南航人以时代使命浇灌出南航精神,所谓芒种,惟希望耳。
首批毕业生答辩
首届博士生答辩
“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这里暗藏着古老的人生哲学:天道酬勤。在南航学习成长的四年间,有人泛舟知识海洋,斩获各路佳绩;有人投身创新创业,创造“南航现象”;有人化身抗疫大白,传递青年担当;还有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实践中成才成长……每个精彩大学成就的背后,都有着不懈的耕耘。
成长岁月里,踏入校门时种下的飞天梦想一步步破土发芽;互道离别时,南航已成为彼此共同的终身背景和精神家园。
“芒种在今朝,君行岂不遥”。
有成熟,也有新生。临行之时,免不了“忙”,时而会“茫”,但生命中适合播种收获的季节并不多,该播种的时候请好好播种,该收获的时候请用力收获。毕业是“终点”,终于可以用四年的收获,向老师鞠一个深躬、向宿管道一声感谢、向挚友许一场约定;毕业又是“起点”,带着内心的丰盈启程,或是投身学海再度扬帆,或是奔赴祖国各地建功立业,或是在追梦的赛道上继续奋力奔跑。今天挥手启航,笃定前行光亮,一程一程抵达;明日回首相见,荟萃楼旁一叙,一山一海升华。
人生最美的希望,都会在这一刻种下。
2018级“冯如班”、理学实验班全员升学
7000余名学子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建功立业
愿你不畏炎暑,在自己心田种下希望的种子,
用当下的努力耕耘,与未来的喜悦收获来一场人生的双向奔赴吧!
√
朗读者简介
”
侍旭,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现任党委学工部部长、人武部部长、学生处处长。
四年前,侍旭老师为2018级新生讲述《开启青春新起点》的谆谆叮咛;四年后,他在《所种皆有所得,拼搏不负时光》中为2022届毕业生送上殷殷祝福,见证成长时光。
相关阅读
今天我是朗读者 | 侍旭 :《开启青春新起点》
Grain/in Ear
四年南航育,一生南航情
芒种藏着丰收的期许
所以学士帽的垂穗是芒种
毕业生们灵动的眼神是芒种
在这个恰好的青春里
它们寓意着
闪耀的前途和风华正好的快意
正如这芒种一般
“少候根中新叶出,又看晴雨验朝阳”
始于热爱,结于丰盈
在芒种的夏日、在这个毕业季
挥别迷茫
享受繁忙
绽放光芒
出品丨南航24节气工作室
素材来源丨党委宣传部
音频制作丨康强强、周晓冰
片设计丨胡若兰
值班编辑丨柴雨婷、李蕾、文浩琦、桑晓航、唐楚涵
责任编辑丨王伟、陶琨、张瑞瑞、李爽
审核丨王晖、许静
求分享
求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