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银行停办现金业务,央媒:脱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导读 近期,两家银行先后宣布停办人民币现金业务,引发广泛关注。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表示:凡设有实体

最近,两家银行宣布暂停人民币现金业务,引起了广泛关注。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表示,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机构必须办理人民币现金存取业务。

近年来,个别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甚至大型国有银行出现了个别停止现金业务的迹象,停止的借口多种多样:业务转型升级、现金业务少、成本控制、业务管理风险降低等。目前,我们需要警惕这些新形势、新问题、新迹象,认为人民币现金业务只赚钱而不赚钱,甚至想停止。

现金是国家向全社会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非营利性,追求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此外,现金是保持公众对商业银行存款信心的重要基础。公众可以随时将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等值兑换成现金,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定。对于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机构来说,现金服务是最基本、最基本的金融服务,也是生活的基础。如果你只想降低成本,忽视社会效益,缺乏服务意识,它将脱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起源,银行将失去生活的基础。

近年来,虽然扫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非常方便,但人们的现金需求依然旺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21年净现金投入6510亿元。截至2021年底,中国流通中的现金(M0)达9.08大关首次突破9万亿元;M0同比增长7.7%,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

目前,现金仍然是居民的重要支付方式之一。现金使用几乎不受环境、场景和物质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农民、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特定群体。近年来,由于民营经济的繁荣和小微企业的活跃,一些发达地区的现金需求一直相对强劲。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民工当地就业的增加,中西部地区的现金交付也迅速增长。2021年上半年,银行金融机构私人现金业务占客户现金业务的90%以上,柜台现金存取占现金存取总额的70%以上。可以看出,人们对现金和现金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

虽然个别银行暂停人民币现金业务对中国现金业务总板块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暂停现金业务可能形成的预期及其不利影响不容低估。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应高度重视新形势、新问题、新迹象,认真对待,妥善解决。

对于银行金融机构,现金服务不仅不能停止,还需要继续提高现金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优化流程,大力发展金融技术,通过建设数字化、密集的现金服务体系,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为人民实施金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2022-07-15 09:14:51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